(一)东北(黑龙江等)寒地水稻
1.存在的主要问题
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,施用时期不合理,蘖肥比例大,穗肥施用不足。
2.施肥原则
(1)合理调整氮肥的基、追比例,使基肥中的氮占总施氮量的45%左右,减少分蘖肥,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。
(2)偏酸性土壤,建议磷肥选择碱性的钙镁磷肥。(3)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,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。
(4)根据测土结果,补施中微量元素和含硅肥料。(5)采用节水灌溉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3.施肥量及比例
(1)在水稻目标产量500~600公斤/亩的田块,寒地水稻氮肥(N)6~8公斤/亩,磷肥(P2O5)3~4公斤/亩,钾肥(K2O)3~5公斤/亩;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,每亩基施硫酸锌1~2公斤或硼砂0.5~0.75公斤;在土壤偏酸的田块,适当基施含硅碱性肥料。
(2)氮肥40%~45%作为基肥,20%~25%作为蘖肥,30%~35%作为穗肥;磷肥全部作基肥;钾肥50%作为基肥,50%作为穗肥。
(二)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
1.存在的主要问题
氮肥用量偏高,前期氮肥用量过大,有机肥施用少。
2.施肥原则
(1)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,增加穗肥比例。(2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(3)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。(4)增施有机肥料,提倡秸秆还田。
3.施肥量及比例
(1)在亩产400~450公斤条件下,氮肥总量(N)8~11公斤/亩,磷肥(P2O5)4~5公斤/亩,钾肥(K2O)4~5公斤/亩;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,适量施用锌肥或硼肥;适当基施含硅肥料。
(2)氮肥50%~60%作为基肥,20%~25%作为蘖肥,10%~15%作为穗肥;磷肥全部作为基肥;钾肥50%~60%作为基肥,40%~50%作为穗肥。
(3)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,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;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,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30%左右。
(三)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
1.存在的主要问题
有机肥用量少;氮肥普遍过量,前期施用过多;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损失量大。
2.施肥原则
(1)增施有机肥,有机无机相结合。
(2)控制氮肥总量,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,减少前期氮肥用量。
(3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(4)在“油—稻”轮作田,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。
3.施肥量及比例
(1)在亩产550~600公斤的条件下,粳稻氮肥(N)用量14~16公斤/亩,籼稻氮肥(N)用量10~14公斤/亩;磷肥(P2O5)3~5公斤/亩;钾肥(K2O)4~6公斤/亩。缺锌土壤每亩施用硫酸锌1公斤;适当基施含硅肥料。
(2)氮肥基肥占40%~50%,蘖肥占20%~30%,穗肥占20%~30%;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;钾肥分基肥(占60%~70%)和穗肥(占30%~40%)两次施用。
(3)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,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。
(四)西南地区一季中稻
1.存在的主要问题
有机肥用量少;氮肥分配时期不合理,前期施用过多;基肥在整地上水后表施;部分土壤酸化。
2.施肥原则
(1)增施有机肥,提倡有机无机相结合。
(2)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,减少前期氮肥用量。
(3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(4)在油稻轮作田,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。
(5)选择中低浓度磷肥,如钙镁磷肥和普钙等;钾肥选择氯化钾。
(6)在土壤pH值5.5以下的田块,适当施用含硅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。
3.施肥量及比例
(1)在亩产550~600公斤的条件下,粳稻氮肥(N)用量9~12公斤/亩,籼稻氮肥(N)用量8~11公斤/亩;磷肥(P2O5)3~5公斤/亩;钾肥(K2O)3~5公斤/亩。
(2)氮肥基肥占35%~55%,蘖肥占20%~30%,穗肥占25%~35%;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;钾肥分基肥(占60%~70%)和穗肥(占30%~40%)两次施用。
(3)在缺锌和缺硼地区,适量施用锌肥和硼肥;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~50公斤。
(五)华南双季早稻
1.存在的主要问题
氮肥普遍施用过量,前期施用过多;部分土壤酸化严重。
2.施肥原则
(1)控制氮肥总量,调整基、追比例,减少前期氮肥用量,实行氮肥后移。
(2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(3)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。
(4)缺锌田块、潜育化稻田和低温寡照地区补充微量元素锌肥。
3.施肥量及比例
(1)在亩产400~450公斤的条件下,氮肥(N)推荐为8~11公斤/亩,磷肥(P2O5)3~4公斤/亩;钾肥(K2O)4~5公斤/亩;缺锌土壤要适当施用硫酸锌。
(2)氮肥分次施用,基肥占40%~50%,分蘖肥占25%~30%,穗肥占20%~25%;磷肥全部基施;钾肥50%~60%作为基肥,40%~50%作为穗肥。
(3)施用有机肥的田块,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;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,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30%。
(4)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,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50公斤左右。
